河北固安县素有“柳编之乡”的美称,早在宋代就以编柳著称。
固安县的柳编,色泽鲜艳,编工细腻、精巧,具有浓厚的民间传统风格。那么“柳编之乡”的“柳”是普通的柳树吗?
为什么固安县的“柳编”那么著名,这里的“柳编”是这么生产出来的,有什么文化内涵?
图⒈固安柳编制品之花瓶
带着这些疑问,现在就来说说固安县的“柳编”的含义。
一、说文解字:“柳编”的含义
⒈“柳编”的“柳”
固安县是我国杞柳(又称大柳)的传统集中产区,“柳编”的“柳”就是杞柳。在廊坊市固安县的杞柳属于灌木,它低矮、速生、多枝、能阻沙,在河堤和沙滩上到处都可以生存。
《固安县志》记载,宋代的河南杞县知县,调任固安县任知县,他移植杞柳于固安县,并带来很多柳编技师。到明末清初,固安已经成为编柳之乡。
图⒉固安柳编制品之日用品
⒉“柳编”的含义
“柳编”的含义,故名思义就是用柳条编织,也就是将粗细不等、长短不一的柳条,持皮去叶、加工处理,编织成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具和工艺品。
二、说文解字:固安县的“柳编”的含义
⒈固安县的“柳编”的基本概况
《中华文明大辞典》记载:我国柳编历史源远流长,分布地区广,品种繁多,形态各异,以河北固安县的制品最为著名。
固安县是中国著名的柳编产地,早在明朝嘉靖年间,固安北部地区就有人工种植杞柳的记载,编织柳器“升、斗、簸箕之类的用具。
清朝初年,固安民间编织的柳条箱等已经远销京津、苏、奉各大商埠,20世纪60年代初期,柳编遍布全县,从1963年参加厂交会开始,柳编方盒、花篮、八角箩筐等产品打入国际市场。
图⒊固安柳编制品的
改革开放以后,柳编业有了很大发展,已形成专业村、专业乡,柳编人员达3000多人。
⒉固安县的“柳编”的文化内涵
(1)固安县的“柳编”的传说
相传,天宫中有伺候王母的七位仙女,半夜时分,七仙女在天空俯视人间,便发现了固安县大小龙堂一带郁郁葱葱,碧水蓝天,从天上看起来,真是人间仙境。七仙女的大姐就想,人间竟有如此美色,为何不等王母娘娘睡熟之际,到人间看个究竟,他把想法告诉妹妹们,她们也高兴万分。
一天夜里,趁王母睡熟之际,大姐便领着六个妹妹,悄悄地来到人间大小龙堂一带。
原来郁郁葱葱的竟是杞柳,碧蓝的竟是水塘。七仙女来到杞柳地,就折柳剥皮,用嫩白的枝条编起各式各样的物品来,越编越有兴趣,竟忘了回天宫了。
图⒋固安柳编制品
此时,东方发白,公鸡啼鸣,大姐慌慌张张地喊着:王母要起床啦,快回去吧!七个仙女手忙脚乱地什么也没顾得拿,急忙飞上天去了,编的东西撒满柳林。
天渐渐亮了,村姑们都起床,背起筐,手拿镰刀,到柳林里去剜野菜。一进林子,就发现地上扔了好多柳编品,各式各样的,很好看。
村姑们把编织品拿回家,学着编起来。此后,会柳编的人越来越多,柳编的品种也越编越广。
(2)固安县的“柳编”文化
固安县的“柳编”文化浓厚,此地素有“柳编之乡”的美称,早在宋代就以编柳著称。
固安柳编,色泽鲜艳,编工细腻、精巧,具有浓厚的民间传统风格,每年都有大量的出口,畅销国际市场。
现在,固安县的“柳编”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三、说文解字:固安县的“柳编”的特点
⒈古代固安县的“柳编”的特点柳编是固安的传统手工艺技术。很久以前,当地农民就开始杞柳的种植和柳器的编织,历史悠久。
图⒌
据《固安县志》记载:宋朝时,杞柳已遍布全县,柳编制作广泛开展。明清时,柳编品种多,花样新,作工精细,素称“柳编之乡”。
产品有青、白货之分,青柳货有提篮、背篮、八角筐、提箱等。白柳货以细柳条精编,洁白光泽,主要有花篮、果筐、方盒、花瓶、宫灯,及有传统特色的仿唐坐墩、地席等。
早年的固安柳编造型简练,色调柔和,朴雅大方;编织技法多样,装饰花纹层次多,层套层,花套花,环套环,奇特精美。
⒉现代固安县的“柳编”的特点
1949年后,固安柳编获得大发展,固安县的“柳编”成为将美学、编织技艺和科学技术熔为一炉的柳编工艺。
现在固安的柳编制品主要有果筐、提箱、方盒、花篮、八角筐箩;老虎、花瓶、宫灯;仿唐式坐墩、仿唐式洗澡间地毯等,共300多个品种。
《中国风俗辞典》认为固安的柳编制品具有花样新、造价低、实用价值高的特征。
总的来说,其特点就是:花样新鲜、编工细腻、小巧玲珑、造价比较经济、比较耐用。当然,固安杞柳柳编也具有绵软、轻松、美观、大方的特征。
|
|
|
52万固安人办事必备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