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固安法院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,秉持四高理念全力推进“一乡镇一法庭”工作,着力打造无诉讼村街,取得良好社会效果。2018年,我院“创无”工作被市委改革办评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优秀档次,全市法院创建“无诉讼乡(镇)、村(街)”活动现场会在我院召开,所辖10个乡镇、419个村街中有1个乡镇和156个村街无诉讼,43个村街诉讼量同比不同程度下降。2019年5月,县委通报表彰了我院“创无”工作。
一、高站位规划,积极构建综治格局
在“一乡镇一法庭”工作中,我院站位全局,党组书记、院长樊颖亲自谋划、亲自落实、亲自督导,注重引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,形成合力。
坚持党委领导,组织全县大会推动。积极主动向县委、县政府汇报“一乡镇一法庭”工作思路、举措,得到了高度重视,全力支持。2018年4月,县委、县政府率先召开全县大会,以“一乡镇一法庭”为主体,在全县范围开展创建“无诉讼乡(镇)、村(街)”活动。县委、政府两办联合印发指导意见,成立了由县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黄万民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,全县各乡镇及相关联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,并将此纳入综治考核工作,5个县直部门和乡镇村街书记在全县大会做表态发言,使此项工作在全县形成了县委领导、政府支持、法院主办、社会各界参与的大格局。
坚持多元化解,创建系统化活动网络。明确各“一乡一庭”的“创无”团队按“1名法官助理+4名陪审员+1名书记员”的模式组成,并广泛吸纳乡镇干部、村街有威望能人成为调解员,形成以人民法庭为辐射、以陪审员、调解员为纽带的创建“无诉讼乡(镇)、村(街)”活动网络,充分发挥多元调解的优势,引导人民群众逐渐养成利用多元化方式解决纷争、平息矛盾的习惯,实现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、矛盾不上交。
坚持统筹全局,保障活动取得实效。将“一乡一庭”工作与诉前化解、“登”字号立案和“创无”工作同部署、同研究,推动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融合,以法治为魂,滤纠纷于诉外,以调解为根,化纠纷于诉前,以速裁为本,止纠纷于诉内,使循法而行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准则和自觉行动。
二、高质量配套,全面夯实法庭基础
我院积极沟通协调,各部门全力支持,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推进“一乡镇一法庭”工作实现“四到位”。
一是编制到位。以法庭为“创无”工作主战场,并协调县组织、编制等部门为5个“一乡一庭”全部批复机构编制。
二是资金到位。申请县政府将“一乡镇一法庭”建设及聘用人员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。筹备新建温泉园区法庭和工业园区法庭,其中温泉园旅游度假示范区法庭被列为全县2019年重点工程,占地和建筑面积均为5000余平米,总投资3300余万元,全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。工业园区法庭目前也已完成设计,建筑面积3087平,占地4.5亩,目前正在积极筹建过程中。
三是人员到位。法院成立“一乡镇一法庭”工作领导小组,院长任组长,明确了主管院领导和责任庭室,为法庭增补任命了34名陪审员,招录了10名书记员。同时,各乡镇村街社区积极配合,确定“创无”主管领导和419名人民调解员。
四是硬件到位。为所有法庭均配齐打印、文传、视讯等现代化办公设施,全部开通使用政法网,实现内外网畅通,所有法庭实现门牌、标识、上墙、台账、桌牌“五统一”。此外,各乡镇全力支持,为5个“一乡一庭”调换扩大了办公用房,增加了调解室,面积均达50平方米以上,均选在乡镇党委大院最醒目的位置,共同推进创建“无诉讼乡(镇)、村(街)”活动。
三、高效能推进,提升司法为民能力
我院立足新时代对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要求,履职尽责,推动“创无”工作打开新局面、取得新成效。
工作流程规范化、精细化。将“一乡一庭”工作与“登”字号立案、诉前化解有机结合,科学制定案件运转流程,利用“一乡一庭”系统和诉调对接机制,实现矛盾纠纷收集、受理、登记、化解、速裁等各个环节的衔接。同时,完善工作台账管理,加强纠纷化解的记录留痕工作,诉前化解成功且当事人不需要出具法律文书的,由负责庭室直接归档。诉前化解成功但需要法律文书的案件,由承办人提交到登字号系统,由所在中心法庭或调解速裁团队法官署名出具相关法律文书。
服务平台智能化、便民化。法庭建立畅通的网络信息平台,及时采集、上传有关数据,共享信息及调解经验。在各乡镇建立12个创建“无诉讼乡(镇)、村(街)”活动微信交流群,与419村街调解员建立微信联系,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“创无”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每个角落,以便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,消除隐患,实现“让信息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”。2018年以来从微信群为群众提供咨询151人次、化解35件诉前调解案件、消除矛盾隐患29起。
工作方法创新化、系统化。一是“面对面”交流法。一乡一庭负责人每周至少走访辖区一次同人民群众沟通交流,摸索适宜当地社风民情的工作方法。二是“心贴心”感染法。通过发放宣传手册、明白纸、法律知识读本等方式方法把法律服务送达田间地头,送达群众心坎上。通过认真倾听群众诉求,找到能引起群众共鸣的解决思路,对症下药,帮助群众消除困惑、理顺情绪、化解矛盾。三是“实打实”排查法。各乡镇法庭因地制宜,划定辖区的纠纷频发地域,并将定期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,通过排查及时化解了东徐村与西坨村土地补偿款纠纷、三浦威特有限公司与北关村1.3亿元赔偿款纠纷等重大群体性纠纷案件29起,有效促进了辖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。四是“肩并肩”协作法。法院与县司法局建立无诉乡村创建工作对接机制,由法庭庭长与司法所所长共同承担诉前化解职能,互联互通,协同共管。法庭庭长与乡镇领导、村干部、人民陪审员及各村街人民调解员建立工作群,互通信息、各尽所能,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。
四、高水平发展,创出品牌亮出特色
我院着眼长远,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固化为长效机制,更好地推动“一乡镇一法庭”工作。
以诉前化解为法宝,从源头减少诉讼案件。我院为方便辖区内群众立案,将法庭辖区内案件的立案权设在中心法庭,并明确将简易和其他群体性纠纷全部纳入诉前化解程序,优先解决,让更多的群体性纠纷依法走上调解速裁的“快车道”。2018年,基层法庭登记立案1068件,其中诉前化解318件,进入诉讼程序750件,同比下降37.34%。2019年截至5月底,基层法庭登记立案523件,其中诉前化解110件,进入诉讼程序413件,同比下降18.54%。
联动聚力,能动履职,搭建依法治县、依法治乡、依法治村的平台和纽带。各乡镇法庭充分发挥六项职能,加强指导民调、组织人民调解员、人民陪审员业务培训等工作,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。目前,已经在70个村委会挂牌成立了法官工作室,极大地激发了乡镇村街参与“创无”活动的热情。工业园区法庭坚持多方联动、延伸职能,打造了互利共赢的“大舞台”。一是与大兴法院、广阳法院组织发起三次大兴国际机场司法保障与协作论坛,研究并实施了三地法院司法对接协助工作机制。二是与我县重点企业维信诺建立司法对接机制,为其在开展项目、合同签订、工人权益等方面提供意见建议。三是为柏村拆迁改造提供全方位法律支持与服务,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,维护辖区的安全稳定,让多元化解纠纷解决机制在“一乡一庭”落地生根。
以“老曹调解室”为品牌,带动各基层法庭创牌提效。人民陪审员曹殿雨的调解在当地颇有名气,化解了很多矛盾纠纷,被群众誉为“金牌调解员”,我院专门以他的名字命名,挂牌成立“老曹调解室”。2019年,陪审员曹殿雨已调解解决纠纷40余件。在“老曹调解室”品牌效应的带动下,各法庭纷纷建立各自特色调解室,动真心、用真情、出实招、见实效,利用上门调解、公园调解、电话微信调解等多种方式和方法,实现了“一助理一特色、一法庭一亮点”的工作目标。
在“一乡一庭”工作中,固安法院各基层法庭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、普及法律知识、化解矛盾纠纷,收获多面锦旗和多封感谢信。县人大对法院法庭工作评价为:“创建‘无诉讼乡村’活动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有力抓手,固安县法院站位全县发展稳定大局,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改革勇气,紧紧围绕‘聚合多方力量构建综治格局、软硬兼施筑牢化解防线、注重质效探索长效机制’等,进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,形成一整套成功经验,取得明显成效,得到广大群众、社会各界和县委、政府、省市法院的充分肯定”。
今后,固安法院会进一步推进、深化“一乡一庭”工作,巩固关口前移多元化解的成效,创出更多的无诉讼村街,为建设美丽固安、平安固安、和谐固安作出更积极地努力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