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于1974年开始研制我国的邮政编码,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,拟定出“全国邮政编码试行方案”,并于1978年在辽宁、上海、江苏等省市进行试点。1980年7月1日,我国推出了全国统一使用的邮政编码,开始正式在全国宣传推行。
而“服役”近40年的邮政编码或将退役,取而代之的是个人地址ID。7月16日,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创新中心提出“新型邮编”建设,建设完成后,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建立统一且唯一的“个人地址ID(唯一编码)”。
该项目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全球位置框架与编码系统”,将地球空间(或地球表面)剖分成体积(面积)形状相似、既无缝隙也不重叠的多层次离散网格,剖分的网格都具有唯一编码,该编码具有多尺度、可标识、可定位、可索引、可计算、自动空间关联等特点。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周晓光表示,未来国家邮政局可建立居民个人寄递地址编码管理公共平台,居民可自行在平台上通过身份证信息注册,获得与身份证绑定的个人地址库。此外,每个快递包裹也将有属于自己的ID,该ID可关联所有与包裹相关的信息,包括快递员信息、运送信息、配送信息等。
该地址库中包含所在地址的收件人手机号信息与寄递地址编码信息。在快递服务时,公民选择地址库中想寄达的地址,将对应的编码向快递员发送,快递员将地址以编码的形式录入系统即可开始寄件。这样不仅可以给用户带来方便,同时也会让个人地址变成机器更容易识别的信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