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快捷登录

搜索

中医药夏季保健养生系列之盛夏话湿

        天气逐渐热了,今年的气温比往年热的更快一些,盛夏来临,经常听到周围的朋友谈起一个话题——“湿”,今天就跟大家聊聊“湿”。

“湿”的概念
        在正常情况下,湿是自然界的六气(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)之一,称为湿气,又称为正湿,为万物的滋润、生长繁茂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。
        正常的湿气对万物有益无害,但是如果湿气太过或者不是湿气主令,即非其时而有其气,则变生为湿邪,由湿邪引起的疾病称为湿病。比如今年肆虐的新冠病毒肺炎,被中医界定为“寒湿疫”,与当地在冬季仍然连续多日的阴雨连绵,湿邪充斥弥漫直接相关,为病毒的繁殖生存传播制造的有利环境。

湿邪,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
        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,使外来湿邪入侵人体而成;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,常与消化功能有关。
首先我们来说说外湿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居住环境的改善,外湿致病成下降趋势。但是近年来,防暑降温设备的广泛应用,衣着追求时尚,短裤短衫,轻纱短裙,甚至于衣着暴露,低领低腰,肌肤失于防护;家中有电扇、空调,出则汽车代步,卧则空调爽身,导致外湿致病,增加了感染概率。


        内湿多是由消化系统功能损伤导致。病因学调查显示:饮食不节,进餐无规律,嗜食冷饮冰糕、生冷瓜果、油腻粘滑的食物、过食茶酒,以及性格急躁、忧郁,精神紧张,都会影响脾胃功能,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,导致内湿的产生。
        久而久之,出现因湿邪导致的多种疾病:如颈椎病、腰椎病等关节疾病;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尿酸等代谢系统疾病;最为多见的是消化系统疾病,出现胃胀胃痛、泛酸烧心、腹泻为主的胃炎胃溃疡肠炎等;一些过敏性疾病,也与湿邪有关。中青年人经常出现一个现象:感觉自己没有吃多少食物,仍然腹胀、肥胖,体重很难控制的现象,这些都与湿邪蕴阻,损伤脾胃功能有关。


治疗与预防


        中医认为:湿为阴邪,非温不化,气滞则难消。湿邪的特点是粘腻重浊,古人比喻为“如油入面,难解难分”。

01首先不盲目听信网络信息
        在治疗时注意气机的流通和温化,需要有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,不可道听途说,听信电视网络等宣传,盲目用药,很可能会南辕北辙。比如近年来盛行的红豆薏米汤祛湿、醋泡姜、黑茶普洱茶祛湿等等,这些方法都没有错,但不是适用于每个人。这些方法或偏于湿热证,或偏于寒湿证,是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,如果盲目使用会适得其反。建议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药物或食补方法。

02其次用安全的方法来“排湿”
        我们需要做的,是如何让自己不感受外湿,不招致内湿。可以适当运动,比如慢跑、瑜伽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都是安全有效的养生防病方法。一方面可以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,同时微汗出也可以使气血畅通,帮助身体的内外湿邪从汗而解。
        经常有人问我:大夫,我湿气重,吃点什么排湿?吃点什么能调补身体?其实,生活中不仅仅有加法,我们更应该去做减法。在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后,先要问问自己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,把对健康不利的生活或饮食习惯减掉,比如少吃生冷瓜果,减少空调冷气的使用频率,少些安逸多些运动,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“脾”健则无“湿”。
        生活中保持心情舒畅,少些计较;工作中做到张弛有度,少些欲望,培养一些与工作看似无关的兴趣爱好,开阔视野,心胸宽广,让自己的情绪有释放的空间和途径,会对身心大有裨益。
         祝愿朋友们身心舒畅,清爽一夏。
作者简介
石瑞舫,主任中医师,廊坊市广阳区医院中医分院。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,河北省三三三第三层人才,广阳区拔尖人才。先后跟随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、薛伯寿教授、仝小林院士以及河北名医王九一老师学习。从事中医工作近30年,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擅长脾胃病、心脑血管疾病,尤其擅长以纯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。
来源 | 健康廊坊 健康家庭

43人点赞
52万固安人办事必备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高级模式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