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快捷登录

搜索

中国公益记录者在线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《背  粮  上  班》
  
        很多人可能忘记了这段历史,年轻人更不懂这个名词。正如现在的《80后、90后》,《空巢老人、留守儿童》一样,名词都是时代的创举。
      《背粮上班》是农村户口的人在城里某一单位工作的俗称。为什么要背着粮食上班呢?因为当时国家实行的是供给制,城里人为非农业户口,由国家每月供给一定的粮油和副食;农村为农业户口,参加生产队劳动分粮。所以农业人口在外工作,都要背着粮食去粮库换成粮票,方可在单位食堂就餐,这就是《背粮上班》的来由。
        我有一位同学,在县《河北梆子剧团》工作,是《背粮上班》族,每月都得写信叫家里邮寄粮票。县城到她家不过三十几里路程,现在开着车,十几分钟就到了,有事打开手机一说就都明白了。可当时没有电话,自行车全村也没几辆,农村土路又泥泞,大多数人没有到过县城,三十几里路好像很遥远的地方,只能写信联系。
         同学交上三十来斤粮票,剧团每月工资15元,扣去12元伙食费,就可以和商品粮的同事在食堂吃份饭,剩下的三元购买简单的日用品和零花,也就落得个上班名。
         时间长了粮票交不起了,因家里粮食也不富裕,换粮票有了困难,没有办法只好申请退团。
        剧团一次到武清县演出,两名在杨村上学的同学听到后,去看望她,得知《背粮》情况,凑了二十几斤粮票给她,她再三推辞,最后盛情难却才收下,解决了一个月的口粮。
        地区召开三干会(县、公社、大队这三级干部开会),聘请天津评剧团、固安河北梆子剧团慰问演出。演出后县委书记接见了她们,问团长有什么要求?团长如实反映了几位《背粮上班》同志的困难,当场县委书记表态:回去就办(指农转非)。当时《文化大革命》已开始,县委书记开完会一下车,就被《红卫兵》抓了,说他是”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”,被剥夺了一切权利,自然(农转非)也就堂而”黄”之。
         没有粮票,《背粮上班》干不下去了,只好辞职。当时正值(文化大革命)时期,剧团说辞职是半途逃避革命,所以不敢辞,就这样咬牙坚持着,直到剧团解散才回了家。
        很多《背粮上班》族都有同样的经历,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,一部特定年代的工作史。
          作者/马增祥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2021年10月10日

马增祥,1965年在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学习,69年毕业,70年在大连机车厂实习,72年在铁道部永济电机厂工作,78年调回固安信号工厂,历任计划调度员、主任、厂长等职。现退休,爱好写作。
105人点赞
52万固安人办事必备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